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桂林主任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感慨,这一段话在微信及其他媒体中被广泛转载。事实上桂林主任的这一席话说到了大家心里,让许多人感同身受。
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,肆意的挥霍着青春。转念之间,也许朋友的二胎都在亲切的叫您叔叔或阿姨,您才逐渐意识到人已经到中年,已经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。孩子们的拼命发芽长大,伴随着我们白了的头发。同时,日渐下降的体力,隔三差五头痛脑热的让一向从来不吃药打针的您也萌生出「廉颇老矣」的感慨!
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位致死性疾病,并且每年以 8% 的增幅逐年增加。
与其得病后遍寻良医,不如我们防患于未然。
今天,我们就来谈一谈人到中年,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?
我们今天主要关注的是 55 岁以下的人群;关注的疾病是包括脑出血、脑梗死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内的所有脑血管疾病;关注的预防中风方法是自己可以做到的、可以改变的方法,而遗传等不可改变的因素不在今天讨论范围内。
先卖一下关子,您先思考一下,我列出 8 个可能与中风相关的危险因素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吸烟、饮酒、不运动和肥胖。这 8 个您觉得那个与中风的关系最大?或者说假如您有以上 8 项的哪一种得中风的风险最大?
…
通过统计学模型发现,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吸烟、缺乏运动、腹型肥胖、心脏疾病、饮食、酒精、糖尿病和心理因素这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约 90% 的中风风险。
但是这是针对的所有人群,包括 55 岁以上的和 55 岁以下的人群。对其中的亚组分析表明,这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 55 岁以下人群 92.2% 的中风风险。
为了解决以上问题,我们再来看一下上个月发表在 stroke 杂志的一项研究。这是一项来自于德国,专门针对 55 岁以下人群中风风险危险因素分析的大型人群研究。
现在公布一下最初提出问题的答案吧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吸烟、饮酒、不运动和肥胖,这 8 个危险因素,排第一位的是不运动(low physical activity)。不运动与 59.7% 的卒中相关。排第二位的是高血压,与 27.1% 的危险因素相关。再次是饮酒和吸烟。
其实,这里面最让人震惊的是运动与卒中的关系,这也是大家最容易做到的,且最有效的预防卒中的手段,每天走走路,骑车上班等都可以让卒中发生率大幅下降。
另外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是饮酒,估计大家都有印象说少喝点酒有好处什么的,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本文所说的饮酒,英文是 Heavy episodic alcohol consumption,定义是每月饮用大于一次且含酒精 5 个单位以上的饮品。
换算一下,一斤 52 度白酒相当于 15 个单位的酒精,也就是可以说,每次喝酒超过 3.5 两,每月超过 1 次,就算是 Heavy episodic alcohol consumption。大概说明白了吧,其实要求是挺严格的。
最后,上述 stroke 的论文表明,把不运动、高血压、吸烟及喝酒这 4 个高危因素合并起来可以解释约 80% 的中风风险。换句话说,您只要做到常运动、控制高血压(如果血压高的话)、同时不吸烟不喝酒,那么您中风发生的风险将大幅的下降。
说到这里,不知道各位是够明白了,人到中年如何预防中风?
对,很简单,就是常运动、控血压、不吸烟、不喝酒。当然如果能把其他的方面也做到更好,如果做不到,退而求其次,也一定要做到以上 4 点。
以上部分来源作者吴川杰 公众号:神经时间
最后,愿看到本文的所有人都运动起来,预防卒中,保持健康的身体,不辜负那些一直期待我们的眼神!同时我们也要注意,其实中风发现后有短暂的抢救时间,我们一定要很好的辨识中风的人群,不忽略其最佳抢救时间
有时候
中风的症兆很难辨认
不幸的是
缺乏警觉就会带来灾难
如果身边的人
辨认不出中风的征兆
中风患者就会严重脑伤
那么
如何能提早辨识中风前兆呢
旁人只要问三个简单的问题
就可以辨识中风:
辨识中风三步骤如下
【1】
smile要求患者笑一下
【2】 talk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
(要有条理,有连贯性。例如:今天天气晴朗。)
【3】raise要求患者举起双手
注意:
另外一项中风症兆是:
要求患者伸出舌头,如果舌头「弯曲」或偏向一边,那也是中风的征兆。上面四个动作,患者如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,就要立刻打120!
并且要把症状描述给接线生。心脏病发作在睡眠的时候,60%的人没有再醒过来。但是,剧烈的胸疼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。如果有上述任何一种状况发生的话,立刻口含两颗阿司匹林让它化开,然后喝一点水吞下。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,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静候救护车援助┅千万别躺下!临上救护车并告诉医生你已经服下两颗阿司匹林。
一个心胸科医师强调
如果每个得知这方法的人,能够告诉10位身边的亲友,至少有一条生命将会被挽救回来!
因此
记住辨识中风STR三步骤
1. S(smile)
要求患者笑一下。
2. T (talk)
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
(要有条理,有连贯性),例如:今天天气晴朗。
3. R (raise)
要求患者举起双手
读懂身体五大“警告”信号要在第一时间“捉住”中风发病的蛛丝马迹,首先要学会读懂自己的身体信号。王晏文介绍,中风发生前,可能出现5大信号:信号1:
“嘴巴歪斜流口水,说话困难呑不下”。这些由运动神经功能失灵导致,最常见的嘴歪留涎、失语或语不达意,吞咽困难,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,持物跌落,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,还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等。信号2:
“持续头疼头晕”。中风时出现的头疼与普通头疼不同,痛感明显,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头痛;如患者头痛固定在某一部位,则可能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先兆。信号3:
“头面发麻、半身麻木、突然看不清”。这是感觉功能障碍,由于患者脑供血不足导致,不少人还会出现突然眩晕感,或耳鸣、听力减退等,还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。信号4:
“个性突变,智力衰退”。因为脑部供血不足,有的患者会出现精神意识异常,甚至性格发生改变,变得孤僻或表情淡漠,或是多语急躁;还有的患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。信号5:
“出虚汗、发低烧,胸闷心悸”。
有少数患者,因脑血管病变引起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会出现全身明显乏力,出虚汗,低热,心悸或胸闷不适;有的人出现呃逆,恶心呕吐等。抢夺“黄金急救2小时”中风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四五小时内;如果算上患者到医院后做相关检查的时间,实际上患者发病后的最佳送医时间,应控制在2小时内。抢救时间对中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,因为脑部细胞脆弱,一旦没有供血,就会坏死。对于中风患者来说,脑血栓堵住了脑部供血通路,如果不在细胞死亡前打通通路,患者轻则出现肢体无力、失语等后遗症,重则导致昏迷、植物人甚至死亡。